你知道吗?九龙坡不仅有网红景点打卡地,更有网红美食让你喜欢!九龙坡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就是其中之一,其早已成为九龙坡、重庆乃至全国的一道网红美食,曾创下营业半天最高接待2000名食客的记录。
来吃面的食客
近日,记者前往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总店的新旧店址,通过它的前世今生,探寻这个网红美食背后的故事。
下午不营业的“秘密”
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总店的旧址位于建设厂家属区。走进店内,一块红色的营业时间牌特别引人注目,“6:00-13:30”。
为何下午不营业?面对记者的疑问,老板秦云解释:“下午的时间要用来炒料,保证第二天调料新鲜。这个习惯从开业至今,已经坚持了20多年。”
秦云打作料
秦云说,调料是重庆小面的灵魂,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提味儿。十几种调料中,最重要的是辣椒。“别人半小时就能炒出的辣椒,我要用两个小时。辣椒籽香,辣椒皮辣,炒的时候得非常注意火候。既要防止温度高辣椒皮糊了味苦,又要防止辣椒皮好了,辣椒籽香味没有炒出来。”
为此,秦云先将精选的辣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剪成2厘米的小段,把辣椒仔炒香,当辣椒香弥漫开来,调小火降温防止辣椒皮糊,如此反复炒。
同时,将菜籽油烧至230℃去除生味,将香料放进去让各种香味完全融入菜籽油中,随后将各种香料捞出。当油冷却至140℃时,将炒好的辣椒放入三分之一,提香;冷却至100℃时再放入三分之一,提辣;冷却至85℃时再放入剩下的三分之一,提色,也就是所谓的“一香二辣三提色”。
秦云老太婆摊摊面
当有人用“匠心”来称赞秦云时,他却认为自己只是用心做好了最熟悉的事情。“小面味道要巴适,除了调料新鲜,材料也得最好,牛肉要选取比冻牛肉贵2-3倍的新鲜牛肉,杂酱用猪身上最好吃的前夹肉制作,花椒、辣椒选择最好的等级,菜籽油使用非转基因压榨油。”
就这样,经过一系列繁复精细的准备工作,秦云将一碗普通小面做成了知名美食。
最大愿望是传承母亲的味道
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总店新址
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总店新址位于万象美食街。店面内外充满文化味儿。店门两侧对联上写着:人生苦短岂能面面俱到,小面二两胜过斤斤计较。店内墙上有青花碟、吊脚楼剪纸装饰。
“我从小跟着母亲学做面,感受过做面的酸甜苦辣,我希望不仅做好一碗面,还能够传承母亲的味道,保护家传的小面手艺,研究蕴含其中的文化。”秦云动情地说。
秦云的母亲名叫廖淑华,今年74岁,出生于陶家镇。1908年,廖淑华的祖父廖炳辉在小镇老街摆起小面摊,并由此起家。廖淑华的父亲廖兴权受过高等教育,继承小面产业后不断改良配方和工艺,将其做到顶峰,并把技艺传给廖淑华。
1994年,廖淑华带着儿子秦云,在建设厂家属区支起小面摊,施展祖传小面技艺。由于分量足、汤色好,招牌牛肉面、肥肠面、豌杂面让人口齿留香,很快打响名头,食客们纷至沓来,还自发给小面摊起了名字——老太婆摊摊面。
2010年,秦云接过接力棒,注册商标、开办网站、收徒加盟,并于2015年6月将总店迁入万象城美食街,开启老太婆摊摊面的发展新篇章。“当年,我和朋友无意间谈到祖传的小面手艺。朋友建议我去申请非遗,让这门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,这让我很受启发。”秦云回忆道,老太婆摊摊面凝聚着四代人的勤劳和智慧,作为第四代传承人,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。
为了更好地弘扬重庆美食文化,秦云10余年来坚持收徒,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和美食爱好者纷纷前来拜师学艺。粗略估计,截至目前徒弟总数近2000人。
2009年9月,老太婆摊摊面被重庆商报和天涯重庆社区评为“重庆小面50强”第1名
2014年5月30日,老太婆摊摊面代表重庆小面登上了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
2016年,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成功获评九龙坡区区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”
2016年,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,获评“最受欢迎美食奖”
2017年,获授重庆市商委颁发的“重庆老字号”
记者 谭娟 摄影 周邦静
小编 素简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400-400